2017年为农历“丁酉年”,即俗话说的“鸡年”.从“酉”与“鸡”的生肖关系来说,有很多值得探讨的有趣话题,如2017年为什么是“丁酉年”,“鸡”为什么能入列十二生肖,“酉”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定要与“鸡”组合在一起……
2017年为什么是“丁酉年”?
依据“天干地支纪年法”组成丁酉
在中国传统的纪年文化中,有一种叫“天干地支纪年法”,用天干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10个字,与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字,进行组合,以区别不同的年份。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形成60种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全部轮完需要60年,民间俗称“一甲子”,亦称“一花甲”.
“天干地支纪年法”又叫“六十干支纪年”,简称“干支年”,但它仅是古人的纪年方式之一。除了纪年,古人还将干支法运用于纪日,也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每60天循环一次。
按照干支纪年,2017年便是“丁酉年”,系从1985年开始的本轮甲子中的第34个年头。
在干支纪年流行的同时,还有一种“十二地支纪年法”,简称“地支年”,亦即将地支中的12个字,有序地分配给12年。这是根据岁星的运转周期来定的,岁星又称“太岁”,是现代天文学中的“木星”,完成一个运转周期约需要12年,故古人称为“一太岁”.
这样算来,每1 个干支年(一甲子)中,便有5组地支年(一太岁)。这么推算下来,2017年便处于从1985年开始的本轮甲子中的第3组地支年,系其中的第10个年头。
丁酉年是什么 “鸡”?
依据“五行”理论今年为“火鸡”之年
大概是为了便于记忆,古人找出12种他们最崇拜,与生活关系最密切、影响又最大的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来,与12地支相配,此即“生肖纪年法”:鼠年、牛年、虎年、兔年、龙年、蛇年、马年、羊年、猴年、鸡年、狗年、猪年。用生肖来纪年,又叫“生肖年”,这是一种“兽历”,根据兽历从古时一直延续下来的纪年排序,2017年便是“鸡年”.
鸡年是一种农(阴)历年,是“干支纪年法”大体系下的划分。干支纪年长达60年,里面有5个地支年(生肖年),这样,干支年里便有5个同样生肖的年份。但即使生肖相同,5个年份的天干与地支组合也是不同的。以鸡年来说,便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之分。而且,哪怕是5个相同生肖的年份,也被古人赋予了不同的属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5”与“12”一样被古人推崇。古人认为,宇宙由5种不同属性的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并总结出了水、火、土、木、金“五行”理论。古人将“五行”顺势又赋予了五个同一生肖年,以酉年来说,乙酉属“水”、丁酉属“火”,己酉属“土”、辛酉属“木”、癸酉属“金”.于是,民间便将乙酉称为“水鸡”,丁酉称为“火鸡”,己酉称为“土鸡”、辛酉称为“木鸡”、癸酉称为“金鸡”.
但五行概念毕竟有些抽象,古人遂想到用现实生活中不同状态的鸡来描述。古籍是这样定义的:乙酉是“唱午之鸡”、丁酉是“独立之鸡”,己酉是“报晓之鸡”、辛酉是“笼藏之鸡”、癸酉是“楼宿之鸡”.所以,2017年乃“火鸡”之年,是“独立之鸡”.
酉年之“酉”是什么意思?
《释名》认为“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
就干支纪年而言,轮到带“酉”字的年份都叫“酉年”.酉,念作yǒu,在未被用作地支时,它是中国最早的“十二姓”之一。这12个姓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有2个姓进入了天干地支纪年系统,即天干第6位的“己”,和地支第10位的“酉”.但“酉”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地支纪月”.地支纪月是古人用地支中的12个字,分解一岁之中的12个月份,用每个字各代表一个月份。这12个字是如何分配给相应月份的?用的是“北斗法”.
古人用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中的7颗亮星,来判断季节和时空的变化。从地球上看,他们位于北方,7颗星用线连起来似一只大勺子,古人把它想象成为一只盛酒用的“斗”,故称为“北斗七星”,统称“北斗星”.古人将地支中12个字依次定位在以北斗星为中心的天区大“表盘”上,“勺柄”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动,指向哪个字,对应的月份就叫这名字。如指向“子”,就是“子月”,相当于阴历十一月,相应地“丑月”是十二月,“寅月”是正(元)月……指向“酉”,就是“酉月”,为阴历八月。
需要注意的是,“子”是地支中的第一个字,但“子月”却不是现在一年中的首个月份“元(正)月”,而是十一月份。这种“混乱”主要是地支纪月和后来序数纪月有异所致,是不同朝代的不同历法政策造成的,如在夏历、周历中,则是“正月指寅”,亦即将“寅月”作为新年的首月。将冬至所在的十一月设为一年的开始,岁序则是冬、春、夏、秋,分别象征萌发、生长、成熟、收获,而不是现代人习惯的春、夏、秋、冬顺序。酉月对应的是秋天的八月份,代表着“成熟”.
那么,“酉”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东汉刘熙《释名·释天》在释“酉”时称:“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司马迁则认为是“老”的意思。《史记·律书》称:“酉者,万物之老也,故曰酉。”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五行》也称:“酉者,老了,物收敛。”
除了“秀”、“老”之外,酉还有“饱”、“就”等不同解释,但同样都有成熟之义。成熟意味着收获,古人丰收后会用谷物来酿酒,盛在坛、罐一类的容器中,所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酉字“象古文之形”,古“酉”字像一个酒坛子。
可见,古人选用“酉”字作为十二地支之一,并将它与“八月”相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酉”出现在十二地支中,有现代学者认为可能与星象有关。天文学家、后以“科幻作家”出名的郑文光先生生前曾提出:十二地支用字来源于古人观察月亮朔望周期时画的符号,每次新月出现时,将附近天区的星星连结为图,这图形就是十二地支用字的原始形状和起源。如阴历八月的新月出现在现代天文学上的“飞马座”,星象连起来便像一只樽(酒坛)状,与甲骨文中的“酉”字形很像;而十二月新月移至天狼星一带时,天区图形与“丑”很像。
“酉”为什么与“鸡”组合?
《诗经》中云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
在十二地支中,为什么要用“酉”字与“鸡”相配呢?用“子”、“寅”等其他的字就不行么?或者说将“酉”与老鼠、老虎相配难道就不可以么?对此,古人曾作出种种推想。
其实,这里又涉及“地支纪时”问题!古人在用地支纪年和纪月的同时,还将地支扩展到纪时领域。如将一太岁定为12年、一年定为12个月一样,古人将一日分成了12个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子时为第一个时辰,从子时开始,分别对应于现代24时制的时段,子时23-1时,丑时1-3时……酉时是其中第10个时段,为15时至17时。
在这12个时辰里,什么动物最活跃?古人观察,半夜子时是老鼠,遂有“子鼠”;丑时牛没睡觉,尚在反刍,有了“丑牛”……酉时啥情况?此时太阳将落,鸡忙于归窝,《诗经·国风》中《君子于役》一诗说:“鸡栖于埘(shí,鸡窝),日之夕矣。”于是,酉与鸡配对成了“酉鸡”.此为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的观点,但显然有问题,比如“龙”是不存在的,怎么观察?因此又出现了宋洪翼《肠谷漫录》中的“趾爪奇偶说”、宋曾三异《因话录》中的“不足形说”、明郎瑛《七修类稿》中的“习性说”等多种观点,但均有难圆其说之处。其中的 “趾爪奇偶说”认为,12生肖有阴阳之分,依趾爪奇偶(多少)来选,以平衡阴阳,奇阳偶阴,“鸡四爪”,被选中;“不足形说”则称,12种动物都有生理缺陷,需要“补”一下,“鸡无肺”(一说“鸡无肾”)故被选中。
现代有学者则从字形上推测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配对的成因。如“酉”与“鸡”,认为是古人取了“鸡”字头的冠,甲骨文的“鸡”字上部有点像“酉”,这一观点同样不能解释全部。
其实,干支用字和十二生肖起源之谜恰恰是一种有趣的民俗现象,也许搞清楚反倒无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