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对“万圣节”的追捧

时间:2016-11-07 08:01来源:大西北网-北京晚报 作者:张丽 点击: 载入中...

 

    这两天,包括南国早报、潇湘晨报、羊城晚报在内的多地媒体都关注到了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过万圣节这一情况。引发这种关注的,除了商家不遗余力营造的“洋鬼节”气氛,还有诸多家长的吐槽。因为大部分幼儿园都要求家长购买服装、和孩子们一起做节日道具,有些还要求购买装饰品来布置教室……而这些东西被用完之后就只能扔掉,来年再买。如此浪费让很多家长觉得吃不消,而且,还引发了质疑。有位家长就在扬子晚报的采访中发问:如果“洋鬼节”要组织孩子庆祝,那么是不是冬至也要带纸钱去幼儿园烧呀?


    的确,哪个国家和民族都有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佛教中有盂兰盆会,传统习俗中有“十月一、送寒衣”,一些墨西哥人甚至会在亡灵节期间将去世亲属的遗骸从墓地中取出并仔细清洗,之后再次安葬。人们借此机会聚集庆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表达的则是对死亡这一哲学命题的认识和思考。不同的文化,都值得了解和尊重。


    但却也不能对此一笑而过。至少,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该在对待中外各种节日的态度上,一视同仁。某些洋节固然热闹,其实,我们本土的节日也不是就意味着吃吃喝喝。古往今来,多少文学作品描绘过上元节的火树银花、金吾不禁,而中元节的风俗仪规也有各种讲究排场,比仅仅刻个南瓜灯要有意思得多。更进一步,应该给孩子、家长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渡出一些没有“万圣节气氛”的空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蜘蛛网、骷髅头和鬼怪面具这些东西,必须承认有些孩子有可能会留下心理阴影。至于一些年轻人化装成恐怖僵尸、各种鬼怪形象的做法,只要在固定场所自娱自乐就好,别到公共空间故意吓人,更不要像国外此前人人喊打的“恐怖小丑”一样以恶作剧伤害他人为乐。


    当然,在这里还要顺便厘清一个概念:11月1日,才是西方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万圣节”(All Saints' Day)。幼儿园小朋友和部分青年人热热闹闹过的10月31日,是“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而在一些商业传播中,并未对此加以严格区分,如果幼儿园的老师们真打算通过“庆祝万圣节”来让小朋友了解多元文化,恐怕先要从搞清楚到底哪天过节开始。


    说实话,10月31日晚上,那些热衷于变装搞怪吓唬人的年轻人大概也没有几个真正明白万圣节的由来演变乃至宗教含义的。扮成巫婆的,真的知道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四大女巫具体是谁?其中哪一位与莎翁名作《麦克白》有关联?扮成吸血鬼的,除了记得德古拉的大名,又对其传说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演变了解多少?很多人就是人云亦云地凑个热闹,或者身处于某个圈子、群体,不好搞得太过特立独行,只好跟着大家玩一玩“百鬼夜行”.这也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这样没有历史积淀、文化内涵的空热闹,是远远不能和已经写入了我们文化基因的清明祭祖、中秋团圆相比的。大国风范,兼容并包,不必将之视作洪水猛兽,事实上它们也没那个能量。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民办幼儿园 改革要提速
  • 难坏家长的作业“不及格”
  • 民办园招生爆满原因何在?
  • 83岁资中筠:当下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价值取向就庸俗
  • 中西鬼节待遇不同:传统节日能再火起来吗?
  • 万圣节:合法贩卖“邪恶”的节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