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觉得,保护大运河,避免重复“申遗成功之日便是世遗遭受破坏之时”的悲剧,首先应当从思想上破除功利化的申遗思维。
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无疑值得庆贺,但在申遗成功之后,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运河文化需要更深入思考。无须赘言,申遗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从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投入巨资进行河道治理、环境整治等工作来说,申遗促进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文化遗产更长久地保存于世,这比申遗成功本身更有价值。只是申遗过程中各地的积极作为能否保持下去,人们并不是那么肯定。
从以往“经验”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在申遗上采取了一种功利思维,即申遗时不惜血本投入和保护,一旦申遗成功,世界遗产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开发”就开始唱起了主角。公允地讲,地方政府借用世界遗产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无可厚非,要求各地对世遗只保护不开发恐怕也不现实。但开发显然应该有个度,不能抱持完全功利的思维,将世遗当成一棵摇钱树,急功近利地进行过度开发利用。这不仅因为,申遗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承和保护,更在于每一份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都有厚重的历史,失去历史,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也将无处安放。对待世遗,每一个人都当心存敬畏,既是对历史,也是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