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夫是清华大学经营学院国际金融与财务专业1991年的学生,自打从山东农村跨入首都北京这所着名的学府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活出个样子给家乡父老看看,要让父母家人享自己的福。
在清华五年的生活里,他不像他的许多同学那样徜徉于商场情场娱乐场,他扎扎实实地学习了一门又一门课,认认真真地阅读着一本又一本书。他相信,天道酬勤。
快毕业了,和同学们一样,他开始找工作。这时他发现要人单位并不是仅仅问他学了几门课读了几本书,还要问他会什么,擅长什么,业余时间喜欢做什么。他有些后悔过去的五年间单调的生活了,要是也在哪家公司兼过职或组织过哪次大型活动或有哪项体育文艺项目特别精通,那自己跟要人单位谈话时会多不少话题。可现在,每次见到要人单位的人时,都是两句话:我在参加分配的同学中成绩是最好的,我愿意在贵单位一直工作下去。
有些同学笑话他,说他这样回答显得过傻;有些同学开导他,劝他回答时幽默些生动些,要学会自我推销,对这些,刘铁夫都报以微微一笑。他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果然,吉人自有天相。在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招聘中,他过关斩将直捣黄龙,当最后一轮面试的通知下来时,与他一同前往的同学已从起初的十几名变成一名。这时,大家开始对刘铁夫刮目相看。要知道,1996年的全国毕业生人数是最多的一年,也是历年来分配形势最紧张的一年,对同学们来说,中远这种国家级的大公司绝对是上上之选。有人开始暗叹自己为什么过去几年没有好好学习,也有人开始悄悄改变策略,在面试时故意显得口吃木讷。
正当刘铁夫在同学们的羡慕中满意地去参加中远的最后一轮面试时,系里人事科又转来一份深圳来信,原来招商银行总行准备录用他。大家这次更傻眼了。这个银行一个月前来校进行面试笔试,当时几乎全班除了读研究生的同学外都去了,还有本专业的研究生,可怎么单单选中了刘铁夫?银行,这种大的国家商业银行的总行,是学国际金融的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高收入的白领阶层更为众多人心向往之,可命运之神竟如此垂青这个从山东农村来的老实的农家后生。
刘铁夫将两者进行了短暂的比较后,很快选定了去招商银行,并且马上买了飞机票赶到深圳去要人单位学习了一个月。
从深圳回来,刘铁夫和同学们都进入做毕业论文的最后两个月,这时已不再有课了,每个同学都悠闲地享受着这大学的最后时光。
这时的刘铁夫却没有这么轻松,他在想一个问题:自己还缺什么?在过去几个月中的几十个单位的招聘过程中,他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缺点东西,一种属于能力的东西。从招商银行实习回来,他更坚信了这一点:仅有书本知识是绝对不够的。他经过仔细打听和比较,选定了他在大学里的最后一门课程--机动车驾驶。
3000元报名费给他带来的并非锦衣玉食游乐休闲,同学们发现刘铁夫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0点回,人变得越来越瘦、越来越黑。有些同学觉得他是自己找罪受,最后两个月还不好好放松一下,他却憨憨地一笑:“多学点总没坏处。”
时间在游戏机前、麻将桌上、驾驶室里飞快地逝去,7月12日,每一名同学拿到了各自的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刘铁夫还多拿了一个证--机动车驾驶员证。
临走前,全班同学聚餐,一个男生举着酒杯对刘铁夫说:“你小子真行,最后两个月上门课拿了个本,这大学里最后一门课上得值,来,干一杯!”平日里宽和的刘铁夫此时却严肃起来,他认真地说:“你知道吗?学车不是我的最后一门课,更不是对我最有用的课,我的最后一门课从我走进第一个要人单位应聘就开始了,这门课我得一直上下去,直到我学会为止。”
这个男生举起的酒杯在空中停住了,不少听到他们对话的同学也停住了,他们突然觉得,刘铁夫正在给他们上着最后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