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下救平遥”专家:修古建筑先要修人心

时间:2013-09-03 08:40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学文,王琛 点击: 载入中...

阮仪三

 

  阮仪三给志愿者讲解古建筑的结构。

 


  当城市的高度一再被刷新,更需要探寻的是它的生存厚度。


  这个夏天,有一群年轻人在"古城卫士"阮仪三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这样的探寻。他们顶着烈日,流着汗水,愚公移山似地修补着古老的建筑。


  阮仪三说,"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更重要的是留下传统和精华,从而滋养出新的城市和建筑。"


  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破败古刹的千年寂寥


  8月,山西新绛白台寺。


  这座地处县城外偏远村落里的寺庙,始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曾香烛鼎盛。如今,1287岁的它,半边坍塌,杂草丛生。


  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这座破败古刹的千年寂寥。


  他们是"2013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的营员,在工作营开营的12天时间里,营员们要用古法对古寺进行修复。


  这是工作营开营的第3个年头。


  201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下,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和法国遗产保护城市联盟、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共同组织建立了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主要招募对古建筑感兴趣的年轻人,在每年8月参与古建筑修复。


  3年来,来自中、英、法的50多位志愿者先后赴苏州、平遥修复古建筑,今年除了上述两处,又增加了新绛。


  修复古建筑基本都是长期活,10多天时间,能修多少?意义何在?


  面对疑问,阮仪三道出了他当初搞工作营更为重要的想法,"就是想让那些年轻人在汗水中明白,先人们建造这些房子有多不易。要让他们在触摸中体会这些老建筑的价值,再吸引更多人一起来保护古建筑。"


  破破烂烂的古建筑,年轻人能有兴趣吗


  阮仪三最想影响的就是年轻人。可刚开始搞工作营时,大家心里都没谱--破破烂烂的古建筑,年轻人能有兴趣吗?


  喜欢古建筑的,还真是大有人在。


  "阮仪三基金会"秘书刘鹭说,基金会网站设置了45天报名时间。连续三年,几乎都是第一天就满员了。报名者以大学生、年轻白领居多。


  喜欢流行文化、向往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去关注那些古老的建筑?因由,各不相同。


  24岁的领队朱丽文从小生活在贵州的大杂院里,"看着老家一个个古村落消失,我很难过".朱丽文希望自己做点什么,去留住古老的建筑技艺,留住与古建筑相伴的生活方式。怎么守护?她想在工作营中找到答案。


  来寻求答案的,还有在美国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了几年的欧阳见秋。前些日子她读梁思成的传记,当读到看着北京城墙被拆梁思成心如刀割时,她也觉得"心有戚戚焉".放下书,取消了原定去国外休年假的计划,她报名来到了新绛。


  "读书时,去桐庐写生,画明清建筑,那些屋檐、门窗,都美不胜收。可是,这些年来,媒体上一直都有古建筑被强拆、被摧毁的新闻,每次听说,心就像被揪起来了一样难受。"


  和心思细腻的女孩不同,对于来新绛修古寺这件事,21岁的大男孩陈彦秀的感觉就是 "很酷"."以后和人家说,我跟着一块儿修过千年古寺,嗬,那感觉!"


  他本来读的并不是古建筑专业,就因为在宿舍经常看古建筑专业男生在那里画啊画的,觉得这样子蛮酷的,甚至觉得他们的作业也特好玩,于是就申请转了系。


  这次,陈彦秀负责在木头上照着古建图纸画画,其他人再按照他画的图案进行雕刻。没几天,他画的那些鱼,就被雕到了木头上,安放在寺外山门的屋顶。


  "平时只在书本里读到看到那些古建筑,现在可以亲手来修,太有成就感了。明年我还争取来。"小伙子的兴奋,一点都不遮掩。


  夯实脚下的土,才能建起存世百年、千年的屋


  修复古建筑,听起来很有意思,甚至还有些浪漫,可实际却是异常枯燥,甚至辛苦。第一次亲身经历的年轻人,都没想到会那么累。


  "整整夯了三天的土。"朱丽文所提到的夯土,就是两人一组,一起用力举起30公斤的夯锤,一下一下,反反复复作落锤动作。"最难熬的是第二天,手根本举不起来了。"


  "夯实脚下的土,才能建起存世百年、千年的屋。"阮仪三的话,说的是专业的事,也是在给年轻人讲为人处世的道理。


  让阮仪三感到有些意外的是,这些 "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还真挺有韧劲。


  志愿者中最瘦弱的女孩欧阳见秋,戴着厚厚的工作手套搬砖,因为手腕太细了,手套常常会脱落下来。可她搬砖,不会比别人少一块。


  "来之前就有心理准备这是个体力活,但来了才发现,这是个重体力活。不过,因为真正触摸到了古建筑,流再多汗也值得。"


  看着破烂不堪的古寺里来了这么多年轻的面孔,村民们很好奇,跑来看热闹。看着看着,有的还跟着一起干,帮志愿者们递砖递瓦。


  朱丽文说,他们第一天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以为他们是打着修古建的旗号来玩的。可几天下来,见这些城里的小青年挥汗如雨,花真功夫出实在力气,才明白,他们真是来干活的。


  抹完泪,倔强的姑娘去附近杂货店买了瓶白酒


  曾有误解的不止村民。


  "瞎胡闹,干不长",是一些专职修复古建筑的老师傅最初对这些突然闯入他们工作领域的年轻人的判断。那时候,老师傅甚至不让营员们碰他们的工具,只让他们象征性地打打杂。


  去年在平遥,朱丽文就有过这样一番亲历。


  那次,工作营的主要任务是砌一垛墙。忙活了好几天,墙砌起来了,古建公司派来作技术指导的师傅却说要拆掉。


  "为什么一开始随便比划下就让我们砌了?现在才说不合格。"那一年担任营长的朱丽文快哭出来了。


  那位师傅说了心里话,"没指望你们真干活,你们干也干不好,走了我们还是要拆了重砌。"


  师傅的这个想法让朱丽文感到挫败。她不想打击其他志愿者的积极性,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流了好一阵子眼泪。


  抹完泪,倔强的姑娘去附近杂货店买了瓶白酒。


  中午开饭了,师傅们一桌,志愿者们一桌。朱丽文招呼伙伴们和师傅们并在一起吃,替师傅们打开了酒。话说开了,气氛热闹了,一位年纪最大的老师傅还唱起了山西小调。


  因为不了解,才会有误解。听着这些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谈古建筑,看到他们实实在在流下的汗水,师傅们的态度转变了。他们带着志愿者,一块块地调整已经砌好的砖,还手把手地传授他们砌墙的手势和诀窍。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专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世界级”课题
  • 170余名专家西安研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管理
  • 日本专家在甲骨文发祥地点赞汉字
  • 专家初步判断:雄安南阳遗址为战国汉代中型城址
  •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多处漏雨 曾被称“古建筑第一瑰宝”
  • 专家:二里头最可能是夏 但真理再往前一步是谬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