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将至,转眼之间,又是一年。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虽然冬至意味着万物凋零,让人有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之感,然而正如杜甫《小至》中所言:“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到了,冬天的尽头不再遥远。虽寒风袭袭,人的心里却温暖如春,因为能够感受到阳气从地层下磅礴而来的气势,瑟缩中压不住生长的跫音,仿佛听到地下万物的涌动,溪流潺潺,草木新芽。春天的脚步已发出了铿锵声响。所以,冬至的到来,也让人有着一份欣喜。
书法强调积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厚积薄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所以常在款字中读到“呵冻研墨”的字样。“呵冻”是哈气使砚中凝结的墨汁融解。古人取暖用木炭,即便富裕人家,也无非是用火盆拢上些木炭取暖。文人研好墨写字,往往写着写着,笔、墨就凝结成冻,这时常用的办法就是以口对着砚台或笔呵气,用呼出的热气把冻墨化开。今人很难体会前人“呵冻”写字的感受,古人书法之妙,妙在诸多细节。
任何艺术创作,需要一个酝酿变化的过程。试想某个冬至下午,闲坐中,偶然想起白居易的诗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雪天守着个红泥小火炉,喝着家酿水酒,何足惬意!这是千百年来令人幸福感十足的生活。其中闲适愉悦之感的思怀、情趣,曾是多少文人士大夫的渴望与期待。千百年来为多少人传唱,有忧伤,有快乐,有眷恋,有情怀,更是思念落笔的地方,还是白居易,所作《邯郸冬至夜》中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陆游的《辛酉冬至》又是另一种情感: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有些东西,无需刻意记忆,无论置身何处,依旧魂牵梦绕。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晚的思念却最长。
清 邓石如
邓石如行书册页《自书诗稿三十六首》(局部)。乾隆五十七年(1792)冬至抄录给同僚孙香泉的,时50岁,也是其诗歌创作旺盛期。行书本源还是“二王”,有《祭侄文稿》的味道。诗中丰富的意象、恰当的用典、开阔的胸襟和真挚的情意,更是令人感叹。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等。长于篆书,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稍参隶意,称为神品。“邓派”篆刻创始人。
释文:
先世非无负郭田,
脱离汤火证真仙。
秦皇枉好长年术,
只向咸阳卜世年。
重瞳隆准叛旗招,
何日干戈判寂寥。
鸡犬不惊风太古,
长城不敌武陵桥。
纶竿烟艇度春秋,
底事渔郎不少留。
绝境肯教人更识,
缤纷花片漫溪流。
遄征荆域景苍凉,
迢递吟鞭指夕阳。
驻马仙源瞻往迹,
问津人去几沧桑。
元 赵孟頫
赵孟頫《雪赋》(局部)纸本,纵22.5cm,横192.9cm,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元大德二年(1298)书,时45岁。款字中“日短至”指冬至,这是写给好友的。用笔圆润,筋骨内涵,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柔内坚。赵以精湛的技巧把书写中的方圆、快慢、藏露、行留、平侧处理得不偏不倚,实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等。宋室后裔。博学多识,通音律,精鉴定,篆、分、真、行、草,无不冠绝。
释文:(节岂我名,节岂)我贞。
凭云升降,从风飘零。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近代 庄蕴宽
庄蕴宽隶书横幅,纵55cm,横100cm.这是题赠给外甥女陈衡哲的书斋号。书法沉潜北魏,参以汉隶,豪放纵横、痛快潇洒。作为文人戏墨,完全是写心,是“心运”而成,有着活脱的气息。
庄蕴宽(1866-1932),字思缄,号抱闳。1890年中副贡,光绪年间历任浔阳书院主讲,百色厅同知,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龙州边防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曾出任江苏都督,是故宫博物院早期领导人之一。
释文:万松楼。
清 乾 隆
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题诗。养心殿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也是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北墙悬挂雍正题匾“勤政亲贤”,下方屏文则是乾隆的诗篇。书于1753年,时43岁,书风丰圆肥润。字形体式稍纵,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然缺少变化和韵味,字里行间洋溢出清逸典雅、雍容华贵之气,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
乾隆(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自号十全老人。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等多部传世藏帖,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
释文: 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
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
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
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
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
八珍有弗甘,念彼饥饿伦。
九歌扬政要,郑卫慢亟陈。
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数诗拟鲍明远体。
乾隆癸酉冬至御笔。
近代 张伯英
张伯英《窦海渟哀辞》诗稿。书于1934年,时64岁,人书俱老。书风脱胎于魏碑,笔笔中实,字字气满,笔力清厚凝重,结字精整散逸兼方劲古拙。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晚号东涯老人等。清光绪时举人。出身于徐州望族,少负异才。书法造诣极深,尤以行楷成就最大,自成一家。
释文:兰销其膏兮,玉化为烟;死者何所知兮,生者凄以悲煎;妇稚惨兮,哀啼老泪堕兮,潺潺念山林之骞海渟兮,海渟其无憾兮,重泉。
宋 文天祥
文天祥《<木鸡集>序》卷(局部) 纸本,纵24.5cm,横96.5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卷书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冬至,时38岁。文章是应同乡张强之请而作。通篇笔势迅疾,清秀瘦劲。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着有《正气歌》等。
释文:三百五篇,优柔而笃厚,选出焉,故极其平易,而极不易学。予尝读诗, 以选求之。如曰:驾言陟崔嵬。我马何虺隤。我姑酌金罍。维以不永怀。如曰:自子之东方,我首如飞蓬。岂无膏与沭。为谁作春容。诗非选也。而诗未尝不选。以此见选实出于诗,特从魏而下,多作五言耳。故(尝谓学选而以选为法)。
当代 吴子复
吴子复集《张迁碑》对联。一生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书法和篆刻。书法方面以隶书成就最为突出,得力最多的是汉碑。主张学习汉碑需有层次,由简到繁,其中最主要的有六种,依次排列为《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吴子复侵淫既深,得道亦深,大抵以平和秀雅为貌、以冲淡古风为神,波澜不惊。
吴子复(1899-1979),原名鉴,字子复,近现代杰出的书法篆刻家、美术理论家,早期着名的油画家。
释文:
渊鱼喋月有诗思,
野禽随风无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