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丝路文化
——嘉峪关出土砖画描绘丝路汉晋饮食风尚
近年来,嘉峪关市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节点城市。而嘉峪关是一个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的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元素多种多样,一大批景观与项目的建设对繁荣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段和华夏文明创新区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了讲好嘉峪关的丝路故事,《丝路讲堂》在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的大力推动以及甘肃西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努力配合下应运而生。
《丝路讲堂》是一档文化教育类节目,2017年拍摄六期,邀请国内在“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相关领域颇有成就与影响的专家学者,为我们讲述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建设等,为嘉峪关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

第一期主讲嘉宾:杨建新
主讲题目:《从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生到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
杨建新,1934年出生,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百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前主任,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第二期主讲嘉宾:王希隆
主讲题目:《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历史及其前景展望》
王希隆,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学评审组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甘肃省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

第三期主讲嘉宾:李国强
主讲题目:《“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实践的观察与思考》
李国强,郑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硕士,现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1988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领域的专业研究。

第四期主讲嘉宾:王仁湘
主讲题目:《樽酒、炙肉与煎饼
——嘉峪关出土砖画描绘丝绸之路汉晋饮食风尚》
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资深考古学家和饮食文化学者。长期在各地从事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编撰和主编各类专业著作与普及著作百多种。二十多年来致力科学普及,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古代饮食文化,受到观众欢迎和喜爱。
8月14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仁湘作客第四期《丝路讲堂》,王仁湘教授以“樽酒、炙肉与煎饼——嘉峪关出土砖画描绘丝绸之路汉晋饮食风尚”为题作了生动讲解。



在嘉峪关魏晋墓中,考古发掘获得彩绘砖画600余幅,砖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描绘的是古代嘉峪关人农桑、狩猎等生产活动,还有兵屯、出行等统治者的活动场面,此外就是大量的有关烹饪、宴饮风俗的生动画面。


砖画中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多达162幅,占全部砖画的约三分之一,这在其它时代的墓室壁画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中描绘的有酿造、宰牲、烹饪、献食、宴饮等内容,每个有壁画的墓基本都包纳有这些内容。
炙肉
烤羊肉串是人们喜爱的风味小吃之一。从魏晋墓砖画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们已普遍食用羊肉串。当时烤羊肉串用三股铁叉穿肉,比用木棍穿肉进步了许多。



酒樽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砖画中,表现宴饮的场景里常常见到酒樽的影子。这是送食的仆人,她们棒着食具和食物,一人棒的是酒樽,樽中有长柄勺。

带承旋的酒樽,绘得很夸张,侍女正待酌酒

一位女主人看来也好饮酒,她旁边放着一个带承旋的大酒樽,三个侍女为她打扇,一位侍女酌好了酒正要给她进饮。

这两个画面表现的也许是夫妇对饮,带承旋的酒樽个头也不小,酒勺浮在酒面上,宴饮似乎刚刚开始。
煎饼
不少考古证据表明,饼食在中国史前已经出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史前人的盘中餐不仅有面条,还有煎饼、烤饼之类。仰韶人已经创制有陶鏊,煎饼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后来各时代的饼铛都有出土,也发现有不同时代烙煎饼的壁画多幅,揭示了煎饼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古代烙饼的鏊和铛
1史前.距今5500年
2辽代.距今1000年
3西夏.距今900年
4宋代.距今900年
5元代.距今700年
6金代.距今700年
7西夏.距今900年

仰韶文化居民烙饼的陶鏊,这是史前中国面食史的可靠见证。

魏晋彩绘砖画-摊煎饼距今1700年
煎饼也是极有文化感的面食,可以充饥,还可以补天,可以陪我们度过佳节,用处极大。煎饼也在不断变化改良中,有新的样子,有新的口味,它还会是我们饮食中不能缺少的角色。
煎饼

让文化遗产焕发活力,让传统融入当代生活。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不仅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流行于魏晋时代的部分食物、食器、食风,还将当时烹饪操作的一些细节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一批彩绘砖画是我们研究这个时期饮食烹饪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在整个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