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因患心脏衰弱症,由南京返抵湘潭,以医治无效,在原籍逝世,终年67岁。有女一,名素娟,适湖南黄焕章,不久黄死,女遂归宁伴黎。当黎氏逝世的噩耗传来时,西宁各界即在文庙举行追悼大会,以表哀思。
周希武字子扬,甘肃天水人,廪生出身。与本地先进知识分子董汝玉、董之祯、马秉彝、胡心如、张举、刘铭玉、张锦堂志同道合,宣传革命。1912年3月14日,投入黄钺在秦州(今天水)宣布的独立运动,组成甘肃临时军政府,分设总务处及军政、财政、民政、教育、司法、交通各司。周任教育司厅长。军政府撤销后,于同年6月,由天水抵兰州,投奔新军第3标统带周务学,任该标文案。1913年周务学荐希武于甘肃都督兼民政长张广建,并结识黎丹,兼办督署政务厅内务科公文。1915年秋,北洋政府任周务学为川甘勘查边界大员,周即以希武、牛载坤(牛载坤字厚斋,曾任甘肃省教育会会长。其后任民勤县长,卸任返兰途中,被马步青派人杀害。遗着有《玉树二十五族分牧地区域图》、《玉树地形图》、《海藏分界图》为随员)。经西宁时,黎丹函介希武于马麒,待之为上宾。同年11月抵玉树勘界调查,希武任其事,呕心沥血,备极辛劳。事后北洋政府明令玉树25族归甘。自是马麒聘希武为幕宾,参与军政决策。1917年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总务处处长,常出使兰州。1923年任西宁县县长。之后任教各学校。1926年任甘边宁海护军使署总务处处长。1927年5月河湟事变,周希武与朱绣、赵从懿、基生兰、蔡占珽受命赴兰州洽谈,道经老鸦峡莲花台,马麟护送部队哗变,周希武与朱绣死难。旋将周、朱遗体厝于老鸦城庙中。其后葬周于西宁西郊,时年四十有四。子宜适、宜遵(已故)、宜逵。周为陇上名士,着作甚富,遗有《玉树土司调查记》、《汉书地理考》、《甘肃民族史》、《通鉴札记》、《甘肃水道图说》、《边事纡筹》以及《议顾堂诗文存集》、《榆枋游草》、《湟中随笔》、《记室偶存》等诗词论着多种,但率多佚失。
朱绣字锦屏,湟源人。生于1887年,幼就地学商,并攻读诗书,以赋性聪慧,多所领悟。既长来往西宁为人经商,每月订阅天津《益世报》、上海《申报》,对国内外时事颇有见解。时政局瞬息万变,每与人谈论,慨然长叹。1918年经人介绍,与黎丹会??,黎奇其才。且朱谈及在经手乾泰永号商务中,曾将黎的一项存款清理落实,黎感其行,介绍于马麒为幕宾。1919年马麒以西藏问题日趋严重,以朱绣堪以重用,任为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参军,请由张广建通过北洋政府,特派朱绣偕红教喇嘛古浪仓及李仲莲赴藏,联络达赖。张广建亦任朱为督署军事参军,李为军事咨议。1919年11月朱绣一行抵拉萨,力说达赖内向,达赖回书马麒,表示睦邻。1920年7月,朱绣等归来,马麒以朱深悉藏事,委为镇守使署顾问。这一年6月,马麒派朱绣为青海藏族代表,陆军部指定的朱霁青为青海蒙古族代表,赵从懿为青海蒙番宣慰使代表,宁海士、农、商界代表祁中道、祁增寿、吴世珍,赴北京出席段祺瑞召开的“善后会议”.旋兼任宁海垦务局会办。在这前后,朱绣经常来往北京、天津、洛阳一带,充任马麒的外交使节,向曹锟、吴佩孚及冯玉祥等处活动。其间结识北京《京报》社社长邵振青,朱将在西藏的记事交邵,编为《西藏六十年大事记》,并由京报社代印。朱返宁后,与邵函电往还,引为知交。当朱在京津处理事务,常断然自行决定,有人提醒他慎勿自专,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自解。适马麒派甥马佐亦在京奔波,朱以其庸俗而鄙视之,引起马麒的愤恨。未几,朱返西宁,兼任湟源皮毛总局局长,经收皮毛税款,并向天津贩运羊毛,获利甚巨。朱为振兴地方教育事业,毅然筹办“宁海筹边学校”于西宁,校内分设师范、中学两部,加授《藏文》、《边事》两课。朱亲行讲授西藏问题及青海蒙古、藏族的历史和现状,系青海地区重视边政的第一人。每值讲述英帝侵略西藏的罪行,慷慨激昂,情不能己。在校内围墙上,由李生贵大书“光大民族、鼓铸国魂”8个大字,每字5尺见方,令人醒目,激励师生振作精神,巩固祖国边疆。一时校内出现崭新气象,生动活泼,为各校之冠。朱平日处事高傲豪放,长雄辩,为当时宁海地区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28年河湟事变,马麒已处危境,不无疑虑,朱主张归附冯玉祥。马麒派其出使兰州,与冯玉祥部将刘郁芬协商和平解决时局。临行时,姚钧去送,朱慨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以自哀,并谓“自古忠臣无下落”.道经老鸦峡莲花台,即遭戕害,年41岁。长子名敏,1929年马仲英屠湟源城时死难。次子朱谦(已故),季子朱俭。朱氏遗着尚有《海藏纪行》、《拉萨见闻录》、《蒙古游牧表解》(青海部分)、《青海调查情形》、《塞北旅行记》。
李乃字罄斋,陕西咸阳人。生于1868年,原为廪生,辛亥革命前任陕甘总督署中路巡防马队管带,甘肃光复,仍任原职。赵惟煦任甘肃临时都督,李以处境坎坷,适马麒兵力单薄,借词西宁为海藏咽喉,请准将中路巡防马队移驻西宁。1915年甘督张广建拟将该队裁撤,马麒申请改为西宁边防马队,张以“并无成见,惟财政、实业两司有异议,多方掣肘”,乃函复马麒径电北洋政府国务院陆军部商洽,马麒具报后,电准仍以李乃为管带,该队直辖于马麒。嗣任宁海军中路统领、右路统领。1913年任宁海蒙番宣慰使署参赞,1915年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参谋长。马麒每值军政决策,必与李计议,重要文告亦多出自李手。李为人耿直,对马麒犯颜直谏,无所顾忌。1916年吕光煽动复辟,李对马麟纵兵惨杀贵德群众一事,当面斥责,马麟气愤,击伤李之鼻部,但终不为所屈。1921年被撤去本兼各职,李遂赴兰州。11月甘肃省长藩龄皋委李代理甘肃省实业厅厅长,其间曾一度任甘肃省军警督察??处长,禁烟总局总办,旋返西宁。1929年,马麒任青海省政府主席,以李虽不为所用,终无怨言,且处事耿直,任为省政府总参赞。1930年9月,马麟继任主席,任李为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7年5月27日,病逝于西宁,终年69岁。子铨德、毓德、长德,女一。
李长于文墨,胸襟开拓,恃才自傲,为人所嫉,但不慕荣利,超然自处。当孙连仲东下,高树勋临行前,曾访李请其暂行维持青海政局,李告以“非马麒出山,则马仲英无从制服,地方亦难安定”,高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