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哥窟主殿前是一座“田”字形的走廊,要从这重重叠叠的走廊登堂入室进入主殿也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再次手脚并用爬上约7 0°的斜度,阶面狭窄、梯级又高的石阶。东西南北任何一座石阶皆可爬上吴哥窟的主殿,但这些石阶中只有西向的石阶有细细的扶手,不想“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还是用此石阶为妙。
如此庞大的吴哥窟,除了精神领域的功能外,也应该是有实际用途。有人认为这是陵寝。由于它的入口朝西,因此有学者推断吴哥窟实际上是一座陵寝,但至今尚未有任何丧葬文物出土。不过,西面在柬埔寨代表死亡,故推测吴哥窟称为“葬庙”。
但也有人认为,苏利亚瓦尔曼二世建立吴哥窟只是为了供奉印度教的维希奴神,由于维希奴神的代表方向是西方,所以吴哥窟是当地系列古迹里少数大门朝西的建筑。这个说法也受到部分学者的支持。
TIPS
最佳旅游时间:柬埔寨地处低纬度地区,属热带气候,11月至4月是冬季,吹较干凉的东北季风, 平均气温为25℃~32℃,是最佳旅游季节。5~9月是雨季,酷热潮湿不宜。
开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7时30分或者8时开业,直到17时或者18时休息。通常在12时和14时午饭时间小休。商店开业较早,在18时和22时之间打烊。
门票:进入吴哥窟有通行券售,分为七日、三日、一日3种,依序为60美元、40美元、20美元。
交通:去吴哥窟租嘟嘟车是不错的交通工具,车资便宜又可以享受徐徐凉风。
不一样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北京城里家喻户晓的园林,因为司空见惯,少人探究它的建筑风格。当我们潜心了解它的背景,再去游玩,才发现别有洞天。
颐和园可谓命运多舛。它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将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呈现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古树掩映,亭、台、楼、阁、廊、榭等古建筑错落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是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3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
乾隆因为一生6次南巡,酷恋江南景色,尤其对杭州西湖格外钟情,因此在他所经营的园林中,均不遗余力地追求再现江南山水风景和园林艺术之美。
清漪园为北山(万寿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诸峰。但是,万寿山的山体比较低矮,也不够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为东南斜向的狭长形状,山与水的关系有些疏离。乾隆便下旨将湖山整治工程与治水工程相结合。首先将湖面向东、向北大大扩展,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然后将挖出来的土方堆在山的东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状。结果是湖面更加辽阔,山更壮伟。
然后,他在湖面西侧增添了一道几乎与西湖苏堤一模一样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这样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样,变成了有内外几层的“重湖”了。还有人说,考虑到杭州西湖中有几个大小不同的岛屿成为重要的点缀,清漪园在挖湖堆山的同时,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3个大岛和2个小岛。其实,把湖水分成里外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中国传统风水的重要定律。含蓄、环抱、积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这种思想既是中国园林文化之大极,也是中国文化之要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