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拿她的照片作了封面
1935年12月9日,星期一。天刚蒙蒙亮,清华、燕大等学校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影聚到一起,踏碎寒冬的清寂,向北平城内进发。当行进至西郊公路上时,学生们放开喉咙,痛痛快快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滚出中国去!”“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样的口号今天说来,已不会有令人惊心动魄的感觉,然而在当年,国民党正集中力量内战,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军“不准抵抗”,报刊上连“抗日”二字都不准出现,并签订一系列屈辱的协定,北平沦陷在即。在这种局势下,喊出这样的口号无异于石破天惊,骇世惊人。
学生们来到西直门外,两扇颜色斑驳、铜钉生锈的城门,冷面无情地对着学生队伍,被拒在西直门外的学生们挥拳怒吼,高声抗议,仍然进不去。
被阻于西直门外的学生、大车队、骆驼队以及当地群众已聚得人山人海,学生们就地开起了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四年级女学生陆璀站到方凳上,代表北平学联向人群演讲,就在这个瞬间,有人拍摄下陆璀,并将照片寄给上海的邹韬奋先生。
韬奋先生收到照片后,觉得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就采用它作了封面,并且加上“大众起来!”这个口号。而陆璀全神贯注于演讲,并没注意到有人拍照,所以到今天,她也不知道署名万里的拍摄者是谁。
她从宣武门下钻进去
12月16日,得知国民党政府置学生爱国要求于不顾,仍要成立汉奸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中共北平党组织决定在这一天发动全市大中学校师生和市民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把抗日运动推向高潮。
清华大学等城外学校的学生队伍在天桥与更多的学生和群众会合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会后游行队伍受阻于正阳门,把守军官佯称学生分成几队从不同的城门进入就可以答应。清华和燕京等校,被分配从宣武门进城。
然而看到宣武门那两扇紧闭着的铁皮包着的城门时,被欺骗了的学生们愤怒了,群情沸腾。站在最前面的学生发现,城门下原有的门槛为了方便车辆通过拆掉了,留下一条缝。
虽然从门缝能清楚地看到城门里有成群全副武装的军警在巡逻,但陆璀毫无畏惧地把身子伏到地上,平贴着地爬了进去。她跳起来,飞快地抽掉了铁门闩。这时十多个巡警向她飞奔过来,而她在同一时刻发现两扇门的铁环被一大段铁丝紧紧地缠在一起,门仍是打不开。她用最快的动作去解开铁丝,沉重的拳头落到她的后脑上,一记枪托又打到她左太阳穴上……她被推到了警署。
在警署,乘警察不注意,陆璀悄悄地用手指擦掉窗玻璃上一小块薄冰,把眼睛贴上去向外看。就在这一刹那,戏剧性地,窗外也有一双眼睛从这同一个地方向里看,里外的眼睛正好相遇。陆璀看到一张西方人的脸,窗上随即传来三声轻叩,温和的声音用英语问:“我可以进来吗?”惊喜的陆璀也用英语低声答:“当然啦!请进来吧!”
中国的贞德被捕了
“我叫埃德加·斯诺,是个美国记者。我亲眼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我是跟着你们走过来的。你愿意告诉我你的姓名吗?你是哪个学校的?”陆璀都如实回答,他迅速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你们为什么要上街?”“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要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团结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
刚交谈了几句,几个武装警察就把陆璀吆喝着推出门去,推上警车,开往另外一个警署。
这位后来写下《西行漫记》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在北平任《伦敦每日先驱报》的驻远东记者,同时也为《纽约先驱论坛报》和《纽约太阳报》等报纸撰稿,“一二九”当天他已发了专电,这一次,他把对陆璀的采访作为独家报道,以引人瞩目的标题——《中国的贞德被捕了》(注:贞德,法国15世纪著名的民族女英雄。)在美国报纸上刊出,使该事件名传遐迩。
陆璀,这么一位历史的风云人物却一度沉默。现在陆璀拥有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与老伴朱子奇儿孙绕膝,亲情温馨,其乐融融。陆璀退休前为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已年过九旬,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她希望自己能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