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
曾来德作品
世间万物总是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自然间春夏秋冬往返永远;佛经,佛界,生就是死,死既是生,书法何尝不是这样呢?
30多年前,30多岁的曾来德在书界一出现就成为了公众人物,他的书法引起了关注和热议并成为效仿的范本,如果仅仅是这些,那他不过是一个意气纷发,激扬文字,在书界颇有造诣的书法家而已,关键是喊出了"塑我毁我"的声音,这在书法界无意是一声惊雷般的震荡。因为在书法界口心写字并写的十分有成就的大有人在,而真正既写字又能提出自己的书法观念的人却是凤毛鳞角。当时是书坛正处于"恢复期"人们从传统中吸取书法营养进入了被长期遗弃的书法领域,开始了自我书法的写作和追求,更多的人处于先把字写好的时期,没有几个人关注书法观念的问题,而曾来德与众不同把自己的书法世界和书法理论连在一起,在写字的同时思考更深远的书法的宏观架构和趋势,他把书法放在类似哲学的框架中,加以考察并阐述,浓缩为"塑我毁我"书法理念,一个30多岁的青年在书法界塑我还来不及呢,却竟然提出要毁我?!这不仅仅是勇气才气所至,更是新的书法观念和理论的出现。30多年过去,曾来德"塑我毁我"的书法观。到底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楼兰残纸》
曾来德是怎样塑我的?
塑与毁是一个矛盾体,一般意义上塑是新生,毁是亡灭;另一种意义上,塑是亡灭,毁是新生。第一层意思是塑造新的物体,然后再把他毁灭;第二层意思是新的物体塑造之时就是它的结束之时,对新物体的毁灭意味着更新物体的诞生。这个矛盾体构成了事物生生不息的运动规律,就书法而言当一种新的书体、笔法、墨法产生并完善的同时就意味着它的结束和需要再生,篆书完善之时被隶书代替,然后隶书完善之时被草行楷代替,任何书体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就意味着终结,必须向新的书体、笔法和墨法过度和示新,整个中国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塑与毁的历史,没有这样一种认识和胸怀就不可能有中国书法的未来和明天。曾来德大概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塑我毁我"的书法观吧!
人们总冠于曾来德"书法狂人",其时在曾来德亥世惊俗的字形;骇世世惊俗的笔法;亥世惊俗的墨法;亥世惊俗的章法背后有及为理性的存在,一段时间内曾来德像一个孤独的勇士在同世俗抗争,传统的书法阵营以传统的书法视野和传统的书法评价体系,以异类的眼神对待:评说曾来德书法和他的书法观。其实曾来德是最接近、靠近中国传统书法的书者之一,不相信吗?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两幅字一幅是1800年前魏晋人写在纸上的真迹,另一幅是曾来德写的,两幅字的神韵相同,相似度很高,仿佛不是相隔1800年人写的,而是一对孪生兄弟写的。中国书体大体经历了陶文、甲骨文、金石文、竹木简、帛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这一演变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篆书是一种宗法式的书体,表现的是贵族的尊严和统治的权威,现存的篆书大多是此等内容。周朝的礼崩乐坏、诸侯纷起和平民意识,在促使社会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书法书体的改革。隶书的出现就是这种社会思潮的产物。如同秦王朝统一中国走到了历史转折点一样,书法也进入了转折的节点。平民意识的崛起使文字不再是贵族独自占有,书法也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各种书体大量的涌现出来,呈现出了书法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经历了多种书体的试验之后,社会急需书法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一标准不同于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强制规范,而是民间自发的相互承认的约定俗成。既隶书的出现:进而演变出“速写的隶书”——行书,进而有了具感情色彩的草书。这一时期,书体存在多变性、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时至魏晋,玄学大盛,诸侯争锋,国土分裂,地域差异,各种书体异彩纷呈,诞生了具有装饰性和自觉美学理念的五体书法,表现对人性的思考和追求个人格魅力的书风。曾来德的书法接近于魏晋的书法,在字体上,曾来德的变形、夸张构成字形空间的多维变化,恰恰和魏晋时期风格吻合,在五体书法形成和未形成的时候有隶向行、草、楷转换的字形也是夸张变形的,不过这种夸张的变形是下意识的自然流露,而曾来德的夸张变形则是有意史的追求,这种字形乃至章法是文字自然的属性,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五体书法的基础是象形,即模仿从自然物体和动物等万物的姿态和神态,然后从具象抽象到符号,公孙大娘舞剑给张旭以启迪。
丝路飞天的彩带和草书线条具有同样的美感,观感的形象和抽象的美感,在书法上转换为形、势、韵、墨、气。五体书法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书体的多样性、多维性和不确定性,曾来德书法恰恰表现了这三性,他用自己的超能想像和艺术构成再现了五体书法演变时可能出现的书体。书法作为一次性的即兴创作,在隶行变异时不成传统却具有朝气和活力,五体书法变异期书法的元素来原于自然灵气,接上这股灵气就接上了中国书法的血脉。当我们把曾来德和魏晋五体书法尚未形成时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他和传统离的很近,他不是没有传统而是和传统贴在一起。
曾来德作品
延伸一点讲:理性的法和感性的意。构成了书法的全部,书体的空间分隔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由变形(如:五体书法形成前的样子)--整形(五体书法形成固化后)--再变形(打破传统形成新书体)三个过程组成。
中国书法在经历魏晋南北朝,是唐初楷书成熟之后迫切需要新的书体的出现,曾来德拆散字形,对顾有的书法空间进行再分隔,在书法中揉进了画的结构构图,对原有的具象元素进行了更为抽象的处理,如同在电脑里将设计好的房子图纸,做拉长拉宽的变形处理,是其产生独有的艺术效果。曾来德是一个理科生,理科的思维是本源的、逻辑的、寻找规律的,他把这种思维方式用在了书法创作中。
人的认知局限性,限制了人们对整体的认识。当书法的认知被局限在某一个领域的时候,人们会对新的书法构成(新结构、新笔法、新墨法)产生排斥、怀疑、否定、抵毁。
对一个书法群体来讲,一旦形成对某一种书法的认同和美学价值的肯定之后,就会滋生类同的模仿并在评价标准上产生固化,进而影响书法的发展。对一个个人书者来讲,一旦形成对某一种书法的认同,模仿并以此有了自己的美学价值倾向之后,就会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而止步不前。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塑我毁我"就会有更深的意思。
曾来德接触的书法传统是多变的,多思维的空间概念,就中国书法而言,目前固化的部分只是书法的一种可能,而不是书法的全部,当被固化的书法传统,比人们顶礼膜拜的同时,还有无数个书法的可能性存在,当今人们对书法的认知,只是被传统固化的那一部分,或者某一分枝,书法和中华文明一样是一棵参天大树,有无数的分枝伸向天空,那些我们尚未看到的分枝其实和看到的分枝一样茂盛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欣赏,曾来德做的就是发现那些没有被看见的分支。
曾来德是怎样"毁我"的?
塑我难,毁我更难。
中国书法史是一部前仆后继不断创新的历史,他是有无数个不具失败不具失落的书者组成人梯向高锋攀登的历史,他像大江大河有无数的水滴组成为部分彼此的洪流豪荡东去。书法创新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创新是在披荆斩棘开披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另一方面创新是在孜孜不倦寻觅回归古人,向书法的本源逆进。曾来德就像一个手持北斗定位仪战士:一方面眺望书法的本源;一方面眺望书法的未来;"在回望中寻求新的发现"(曾来德语)。
他的心情是矛盾的又是坚定的,矛盾的是他要在古人自己中作出抉择,坚定的是坚信自己的书法创新是光明的康庄大路,他必须在毁我和塑我中作出决择并付诸实践,对传统书法的一面他是接近接近再接近,对创新书法的一面,他是前行前行再前行,这需要钢铁般的心理素质和超人的苦难煎熬。当一件书法作品成功并成为人们谈字的时候你却要放弃它,开始新的探索创作,当一种书法美学价值成形的时候你却要否定它,而寻求新的价值,这是十分艰难的事,曾来德书写过程是感性的、激情的,之后的思考是理性的批判的。在曾来德眼中书法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每天都在否定昨天,为明天作准备,曾来德说:"艺术家要单纯,专一而攻之;力拒无关纠缠,艺术要纯粹;方有高度突破,则一切有效。""个性和共性乃艺术之双黄,无个性非艺术,无共性非传统。"
曾来德作品
曾来德毁我的过程是向传统更接近的过程,是找到真我的过程,是对书法内在规律的探索的过程,如同登泰山一样,这一段走过了向另一段走去,而是不是回头走。毁到自己才能向书法艺术的本源逼近,书法的本源是原始的、自由的,是强调表达自我精神的载体,离书法本源越近对字的形线墨的理解更深沉、更简洁。形,字形的空间结构更开阔更有趣,线更流畅、更质仆、更有线质;墨,变化更丰富,更纯洁;笔意,更简洁、更写意,韵味更纯洁、更清淡。一切都在回归中接近书法的自然属性和书法的原始性,这是书者的最高追求。
甲骨文、陶文、大篆表现了书体的原始憨态,曾来德在不断的追求原始憨态,他每毁一次就像原始的憨态接近一次。曾来德以中锋为君,侧锋为臣,构建了自己的笔法体系,很好的表现了侧锋取妍的古训,侧锋多笔书界诟病,他在一次次的毁我中让侧锋出现了灵光,成为了新笔法的表现方式。曾来德前期的书法作品和常人一样是以中锋为主的,在中侧锋的应运上他经历了痛苦的心灵夺定。在墨色应运上他最大限度地表现墨分五色的功能,特别在焦墨、渴墨上有其过人之处,看看下面这幅通篇渴墨写的作品就知道了。曾来德在书法中揉进了画的结构图案,以抽象的图案开拓书法表现的新领域,如图"敦煌"、"战神"巨幅作品每个字1米见方,气势雄浑,震人心肺。
"毁我"不是简单的否定自己和简单的放弃,而是心中有即定的蓝图和梦想参照物。曾来德"毁我"的方式是大量的读贴和临帖,从中体会古人的写作状态和美学趋向以及书写技巧。拟古不思者死,拟古多思者生。曾来德真、草、隶、篆、行涉及广泛,广闻博纪,取古法于我用,曾来德以碑帖为镜"毁我"无情,书法有度。其实中国历史上象王铎就是一日临帖一日创作。曾来德以临帖"毁我",凡是不合名帖的一律毁了重来。
《楼兰残纸》
然而如果曾来德仅仅随古贴而一步一趋那么他充气量是一个优秀的临摹高手,曾来德的精彩之处在于以世界的眼光引入现代美学的理念,打造自己的书法格局,在书法创作中把古老和现代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书法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现代气息。
溯书法本源为"塑我",破书法本体而"毁我"。不溯本源者不以为书者,不破本体者不能成大家,在"塑""毁"的矛盾中是书法新生的瞩光。一个书者只有敢于否定自我才能有新生的自我。
"塑我毁我"的启示:
书法是一门建立在哲学意义上的艺术,具有独立的表现语境和审美价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在中国书法中得到表现。中国古典哲学把万物归结为"阴阳"二气,一切都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生长、发生变化的。书法关系表现为辩证关系,笔法、章法、墨法以及全部元素处处充满了统一与矛盾。普遍与特殊、具体与全体的辨证关系。正是这种辨证关系,构成为书法的实平与张扬、奇异与规正,古厚与华丽,流顺与结凝,华丽与洒滞,直与曲,正与奇、黑与白,线与面、浓与淡、轻与重,中锋与侧锋等复杂的关系。"塑我毁我"很好的体现这种辩证关系。
《楼兰残纸》
书法家必须重视书法理论的学习和修养,只有在书法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书法作品。书法家要有文人的情怀,达人的激情,匠人的练达,诗人的豪迈,要有塑造自我毁灭自我的勇气。"塑我毁我"的核心是宽阔的胸怀和精湛的技法。
中国书法讲究神形兼备,以形求神,追求险中求平、斜中取正,作为以形为主的书法造型有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黑体、宋体、楷体的美术字;一种是书法创作的书体。单纯的美术字不能构成书法,而书法也绝对不能写成美术字。这不仅仅是形的存在形式,而是美学价值在书法领域的再现。对书法造形的理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哲学的翻版,从曾来德的书法中可以看出字的外形轮廓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是由不同字的面积构成的空间决定的,每个空间分别为正方形、长方形和多边形的变异和组合。他必须符合传统和现代的美学价值,俯仰之间,皆为胜境,书法风采跃然纸上。笔法是书法之魂,只有精到的笔法才能写出丰富质感的线条。书法的线条笔法就像砖瓦砂石,只有好的图纸,而无高质量的砖瓦砂石就建造不出好的建筑,同样只有字形而无好的书法线条就不能成为好的书法作品,曾来德书法的线条表明了一切。他心智明净、心无杂念式的书写状态和六经注我、唯心为上的书写境界。就是"塑我毁我"书法观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