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当代陇上书法,我的许多朋友都会说到陈永革先生。1998年以来,我多次到金城兰州参加书法活动,但皆无缘于陈永革先生。直到今年初夏,甘肃省兰州市政协组织书画家来常州传经,两地书画家相聚一堂,泼墨挥毫,其乐融融,陈永革磅礴大气的行草书惊羡四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读到陈永革的几大本作品集和两部论文集,让我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觉得他是一位传统功夫深厚,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着独特思考而学古出新的书家。
作为一位时代代表性书家,其作品能撼动读者心灵,必然有着生动的笔墨形态和深刻的内涵意蕴,生花之笔必系之以书家自己的深情。作品的鲜明特征必缘于他深邃的思考,读陈永革的书法,都体现出这一点上。
从陈永革的自叙学书经历来看,少年即从外祖父学诗、学文、学书,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沿习,而那时正值文化浩劫的岁月,他却能在唐碑晋帖中得磨炼,这正是他的幸运处和他人的不同处,他坚守着严格的临池程序,笔法结体的细究,伴随着他的夜深人静、伴随着他的春秋寒暑,在蹉跎岁月中不断奋进,故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书法艺术的方兴未艾之际而脱颖而出,以精美的小楷而鸣响于陇岭。然而,有聪慧眼光的人,对艺术总是有独特的寻找,由于陈永革对传统文化的情结,更由于他的书法造诣,于1989年引进兰州市博物馆工作,博物馆良好的工作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让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识、加深了他的思考,对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化进行了体验,他利用自己的有利的学习条件,潜研篆隶、遍临金文和两汉碑石,使篆籀气扬溢于自己的笔端,从此再深探北碑,寄情行草,以深厚朴茂的风格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目标,这正是他书法不断精进的原委。
读陈永革的书法,觉得他在技法上有着扎实功底,体现出他师古出新的能力。在我案上,放有陈永革的多部着作,尤其是他近十年中,出版了数十本作品集,其中大型作品集就有四部,几乎每年都有新集问世,这让人看到了他不断攀高,不断求精的创作之路。作为书家,只有掌握的各种书体的技法越全面,越纯熟时,创作中的表现力和自由度才会越大,我一向认为,不会写楷书的书家,哪怕他有多着名、地位有多高,肯定是基础欠实,半路出家之人,所以,我认为的书家。必须看其楷书,否则不以为然。这可能是我的偏见。陈永革早年以小楷鸣世,足见其功夫。而他2012年出版的《道德经》,可谓是其楷书扛鼎力作,读他的楷书,觉得其书中蕴含着李北海、苏东坡的遗风,又有龙门造像记和两爨的痕迹。他将笔画放粗,使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密度增强,强调起笔、收笔的顿挫,又略渗行意,使结体茂密而不失灵动,给人以碑帖合一的风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当今书坛,能将楷书写出个性的书家可谓是寥若晨星,而陈永革是出色的一位。
隶书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兴盛于两汉,是联通古今文字的桥梁。从文字学上言,隶书打破了古文字的象形,指事等构成原理,变成了纯符号的今文字。从字体演变上看,隶书由篆书简约而成,变纡回盘屈为贯气方折。掌握了隶书便能上通古篆,下启楷行。从陈永革2010年出版的大型作品集《四体千字文》中看,他的隶书取法多样,其汉碑、简帛以及唐隶、清隶,似乎都能在作品中隐射出来。他将汉隶的浑穆与清隶的厚壮相结合,加之以简书的灵动,产生出端庄雄健、古朴刚劲的风貌,与其楷书相辉映。而陈永革的篆书则由隶上溯先秦而成。他的篆书给人以庄严静穆的体态,其结字有着开张、宽博的庙堂气。从字形上分析,似乎得力于《石鼓》,又得力于《说文》,看似整齐,内含多变,给人以似秦非秦、似清非清的感觉,实质是自出己意,这正是其篆隶的高妙处!
读陈永革的书法,其实最动我心弦的是其行草书。清代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说:“束腾天潜渊之势于毫忽之间,乃能纵横潇洒。不重故常,自成变化。然正须笔笔从规矩中出,深谨之至,奇荡自生。”正因为陈永革在楷、隶、篆处着力,用笔,结体皆从规矩中出,故其行草书能奇荡自生。从他的多种作品集上看到,他的行草书有着变化多端的线条和形态。他驾驭书法线条的能力是极其自如的。他作品中的线条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度,其曲与直、环与绕、刚与柔、重与轻,枯与润,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竭尽虚实轻重变化,表现出他对线条的敏锐度与把握度。从他2006年到2016年的行草作品中看到,他十年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线条的特质,他对张旭的草书、王铎的行草、傅山的大草,似乎都着力研习,尤其是他在探索金石浑厚之气怎样化入行草书创作上,探出了新路,他的行草书线条的轨迹是表露了他自己的审美观,有着师古出新的特点,有着奇荡自生的艺术效果。
书法是表现书家精神世界的艺术活动,是有着超越性意义的,包涵着深层的人文内涵,孔夫子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其实是一种怡悦的内心体验和不懈立志的过程。陈永革自小在外祖父的熏陶下,对传统文化浸淫尤深,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书法求索之路。在儒家思想中有一个重要内容,即是对“中庸”原则的高度强调,认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处理事物要有不偏不倚的心态。这种中庸观落实到书法艺术上,便是要求书家将各种对立因素加以和谐统一,而不能强调或偏颇一面,使书法在中正平和的美学观念中进行。陈永革即是这样,他注重继承与创新、专攻与博涉、书内功与书外功的训练。他即吸收帖,也吸收碑,立足于帖而后致力于碑。在书体上,他四体并进,注重变化吸收,互为融通。尤其是他不论书体,还是碑帖,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坚守“中庸”观,不染流行书风之恶俗,一除时人写碑、写隶篆的变形扭曲作态,支离破碎的结体造型之习,坚持我手写我心,以“正大气象”的面目出现,在正大的气象中求变化。尤为可贵的是,他能四体融合。当前一些书家,虽擅四体,但不能融通,判若两人所作,这就不能互补。而陈永革的四体和谐统一,这正是其可贵处!
陈永革的书法更是他胸襟人格和其综合学养的展示。他平时对陇上文化有着较深的研究,参与了《兰州民居》、《甘肃历代书画》等书的编撰。在书法上,他撰着有《行书基础理论》和《四友书屋广记》、《书法论文专辑》、《金城书法十二家》等书,展现出他在书外功修养上的高度。可贵的是,他将书法艺术活动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一种手法,施益于社会,做到了技道双进!在陈永革看来,书法创作虽是艺术活动,有其很高的技术性要求,但是提高技术只是一个方面,而是要将书法教化于人,提高人的素质。近年来,他投身于各地的公益事业,又不断培养许多书法新人,推动了兰州以至整个陇上的书法事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人生和内心充满了积极的张力,近闻他要举办的师生展,正反映出这一点。清代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因此,陈永革书法有着浑厚朴茂、大气磅礴的气象,正是他心境和胸怀的流泻!
江南飞雨不停,我独坐书窗,拜读陈永革先生的瑶集和瑶着,蘸着鸣雨,写了以上感受,也祝陈永革师生展圆满成功!
时二零一六年小暑当日于江南常州画院
(注:叶鹏飞先生,常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着名书法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