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英语、法语、俄语的同声传译,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声音正在被世界聆听。
嘉宾云集。
8月23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盛大开幕,作为此次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一带一路”上的中医药论坛同步举办。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话中医药发展。
既有海外各国传统医药发展现状介绍,又有各国引进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既有对当前中医药在海外发展瓶颈问题的剖析,又有对中医药投资项目合作的期盼……论坛现场,海内外嘉宾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仔细记录。
论坛上,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特别顾问、印尼传统药物协会副会长托马斯·哈托诺认为,完善规范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可以让中医药进入印尼市场更加顺利。他同时表示,印尼政府欢迎中国医药企业在印尼开展医药项目投资合作。
马来西亚卫生部副部长李文材介绍,2011年,中马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传统医学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了马中两国中医药合作的新篇章。2016年,中国传统医药疗法被《马来西亚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所认可。李文材表示,随着法令的实施,马来西亚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传统疗法,同时也在不断推动这些疗法进入马来西亚国家卫生体系当中。他希望马中两国可以在传统医药疗法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共同为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
中医药“走出去”,需要以人才培养和文化融合来促进民心相通。
“最近几年,乌克兰兴起了‘中国热’,人们不仅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美食,中医针灸疗法也开始在乌克兰流行起来。因此,很多人都开始在我们学校学习中医课程。”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副校长斯科尔卢科·丽玛说,2013年,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与甘肃中医药大学(原甘肃中医学院)就开展学术交流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联合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开展中医生态保健旅游等事宜与甘肃省达成协议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我们两国之间的中医药交流合作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与中国甘肃展开多方面交流合作后,我校的学生借助岐黄中医学院的学习和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实习课程,中医诊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培养出具备中医基本执业能力的医生44名。自2003年至今,学校学习中医课程的人数达1.5万人。”斯科尔卢科·丽玛说。
泰国是除中国之外,第一个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国家。泰国卫生部传统替代医学司副司长颇末·撒提拉介绍,目前泰国有9所大学开设中医专业,1066人具有中医执业资格,1863名现代西医接受过为期3个月的针灸、艾灸课程。
如何更深层次地让欧洲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法国欧洲中医中药发展研究院院长毕征庆说:“要更深层次地让欧洲人了解中医药文化,可以通过共同的科研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也可以通过举办大型中医药文化展览、健康讲座和科普宣传活动,让欧洲人了解中医药,爱上中医药。”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一带一路”上的中医药论坛虽然落下了帷幕,但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细腻“工笔画”才刚刚落笔。
甘肃作为中华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将会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中医药领域的务实合作,大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健康开出“中国药方”。
摄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