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改革开放40年甘肃省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时间:2018-12-18 15:30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李龙 张金芳 点击: 载入中...
  原标题:【1978——2018 改革开放40年】一幅波澜壮阔的兴水惠民画卷 
 
  ——改革开放40年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回眸
 
  引洮工程,荣“登”国博!
 
  如今,走进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展厅,在所展出的十余张“甘肃元素”的照片中,一张甘肃引洮工程建设的照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照片中,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隧道建设热火朝天的场面,无声地诉说着甘肃治水兴水惠民利民的历程。
 
  没有一个地方对水的渴望有如甘肃这般迫切。
 
  甘肃,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制于水。作为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其平均降水量、人均水资源量,都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昭示着甘肃水利始终不渝的追求。
 
  40年,栉风沐雨,不忘初心。改革开放40年来,甘肃治水兴水宏伟事业乘风破浪、续写辉煌,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春华秋实的精彩画卷。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水利扶贫让清凌凌的自来水流进农家院,贫困人口圆了“吃水梦”
 
  仔细翻阅甘肃历史,一个“水”字,长期困扰陇原大地。在甘肃,很多地区的贫困就是由于缺水造成的。
 
  吃水苦、吃水难。对千万在干旱少雨中煎熬的陇原各地人民来说,提及吃水,总会带着长长的感叹,包含着无尽的心酸。
 
  破解水源资源短缺难题,是一代又一代甘肃人的渴望与梦想。
 
  从“九五”开始,甘肃即致力于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举全省之力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及"氟病改水工程"。“十五”期间,大规模实施“人饮解困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抗旱应急工程”。“十一五”以来,我省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5年到2015年,累计投入资金113.2亿元,解决了163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2016年,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将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群众吃水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多次强调,“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水为先。
 
  农村水利工作关乎民生福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水利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安排上来,把水利扶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他们全面排查农村饮水各项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以敢死拼命的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城拔寨,奏响了“水利扶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主旋律。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目标要求,省水利厅准确把握农村饮水安全阶段性、动态性特征,科学编制《甘肃省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2018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脱贫攻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制定了《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实行一县一策、一点一策、一户一策。制定《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细化了甘肃省精准脱贫饮水安全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
 
  按照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的要求,省水利厅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建成了全国首个“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到户管理信息系统和水质检测管理平台,摸清了全省农村人口的用水信息,为“滴灌式”解决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创造精准对接条件。同时,利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广泛收集各类渠道反馈的问题,动态管理、对账销号。
 
  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省水利厅将90%的中央补助资金用于深度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积极和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支持全省农村饮水。针对深度贫困县区技术力量薄弱、政策落实不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省水利厅统筹技术力量,抽调了58个专业技术骨干,实行双组长制,副高以上职称带队,组成多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组,实现了对58个国家级贫困县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全覆盖。
 
  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我省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责任体系等纳入全省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内容,进行部门量化考核。同时,按照《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将长效运行机制建设作为饮水安全贫困退出的否决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省水利厅主动汇报衔接省纪委监委专门出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责任落实监督检查方案》,对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58个贫困县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在全国属首例。
 
  突出精准、聚焦难点,任务一个一个地落实,堡垒一个一个地攻克,节点一个一个地推进。截至2017年底,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全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饮安全水供水网络基本建成,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2%和87%。
 
  2018年—2020年,我省计划投入43亿元,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加快实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全省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投资27.6亿元,占三年总任务43亿元的64%,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39处,巩固提升了90万户382万人的饮水问题,其中贫困人口14万户58万人。
 
  握河牵龙兴修水利——如火如荼的水利建设高潮迭起,陇原大地告别了“吃水难”
 
  “多少年来,多少辈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洮河水,咋就像梦一样实现了?”现在,看着清凌凌的洮河水从水龙头里喷涌而出时,通渭县陇阳镇周店村村民张德海依旧无尽感慨。
 
  再不用十里八坡去担水,再不用费九牛二虎之力找水源。洮河水来了,张德海和村民不仅彻底告别了没水吃的历史,甚至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和太阳能热水器,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洮河水来了,不仅为吃了半辈子窖水的通渭农村家庭带来了清甜的自来水,更为他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以前天一旱,人都没水吃,还发展啥产业?”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村民何永斌说,现在不一样了,洮河水送到了院子里。去年依托精准扶贫,他从外地买来了3头西蒙塔尔牛搞养殖,全社有14户人家都办起了养殖场。
 
  让陇中人民干涩生活销声匿迹的,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一项水利工程——引洮供水工程。
 
  因为缺水,我省以定西、会宁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苦瘠甲天下”。
 
  “引洮河水,解陇中渴”,一直是甘肃人的夙愿。
 
  1958年,引洮供水工程开工建设。但囿于当时我省的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导致引洮工程于1961年全线停工。
 
  改革开放,让引洮工程这一甘肃人民的“圆梦工程”得以圆梦。在历届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下,2006年11月,引洮供水战役再次打响。
 
  2013年2月3日,在引洮供水工程进入最为艰难的施工阶段时,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赶赴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实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他强调,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和数百万陇中群众的期盼,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定西、白银、兰州3市7县(区)225万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为了让更多群众用上洮河水,延续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2015年8月,总投资73亿元的引洮供水工程二期开工。
 
  相比一期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涉及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等二期工程建成后,引洮供水工程供水范围将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的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惠及全省六分之一的人口。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始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这个导向,不断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省先后建成了景泰川电力提灌、引大入秦、疏勒河农业综合开发、东乡南阳渠灌溉、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等多项重点水利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又陆续开工建设了靖远双永供水、积石山引水、引洮入潭、古浪黄花滩生态移民小康供水、石门河引水、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引洮(博)济合、引黄济临、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兰州市水源地、民勤红崖山加高扩建等多项区域性重点骨干供水工程。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目前,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149亿立方米,年供用水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08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15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城乡群众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节水护水修复生态——水生态文明建设筑起坚实生态安全屏障,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徐徐打开
 
  莫高窟,中华民族的瑰宝。敦煌,世界的敦煌。
 
  然而,曾几何时,由于“敦煌母亲河”——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下游敦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决不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今年,在敦煌市肃州镇俞家庙一带,“分别”40余年的疏勒河和党河水继去年首次季节性“重逢”后,再度汇流。两股河流融为一体后奔涌向前,让敦煌生态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新获得疏勒河补给,生机盎然。
 
  这一切,正是得益于国家《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的实施。
 
  国家工程,绿色梦想。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甘肃生态环境恶化愈加突出,特别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我省以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节约保护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水利,加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在河西走廊东端,同为内陆河的石羊河流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甘肃全面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干涸了半个多世纪的青土湖复活了,水面达到了25平方公里,阻止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握手”。
 
  小小居延海,牵动中南海。围绕国家实施的黑河治理工程,张掖市全面整治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和水污染防治,有效促进了黑河流域中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让古老的黑河重新焕发了生机。随着张掖人连续十多年将节省的珍贵水资源留给下游,曾一度干涸的内蒙古居延海如今湖面一望无际、波光粼粼。
 
  孕育了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水系的祁连山,是整个河西走廊的水源所在、生态安全的命脉所在。但是,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祁连山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针对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批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也多次强调,要深入反思检讨、深刻汲取教训,从政治和全局高度,确保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到位。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母亲山”!2017年以来,省水利厅全力整改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和祁连山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涉水问题,全面排查祁连山地区水电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了祁连山地区159座水电站水资源论证复评工作,会同省生态环境厅(原省环境保护厅)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祁连山地区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的通知》。目前,祁连山保护区水电站已全部实现在线监控和预警管理。
 
  让绿色成为甘肃发展的“底色”,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省水利厅举一反三,指导督促县区全面完成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集中整治和河道水生态治理,解决了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对全省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及时调整自然保护区内的规划水利项目。
 
  我省还不断总结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小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经验,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系统治理,兴修梯田,打破地界、村界,实行整村、整乡、整流域集中建设,走出了一条富有甘肃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路子。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06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28.65%。累计兴修梯田3175万亩,占全省坡耕地的67%。同时,全省依托梯田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发展,形成了“梯田+马铃薯”“梯田+地膜玉米”“梯田+经济林果”“梯田+中药材”等多种产业模式,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与1978年相比,农民人均收入由110.25元增长到8076.1元,有力地推进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绿色在脚下延伸,梦想在心间激荡。保护生态,守望家园,已经成为甘肃水利人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展改革“双轮驱动”——锐意创新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水支撑”
 
  甘肃,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愈加突出。
 
  如何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为我省提供坚强的“水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水利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涉险滩、渡深水的勇气锐气,锐意创新、攻坚克难,走发展与改革“双轮驱动”的水利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按照“项目搭台、改革唱戏”的思路,全省各级水利部门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
 
  目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水权改革奠基础、以水价改革增动力、以投融资改革添活力、以水管改革促激力的水利改革格局。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6月21日,省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后不到一个月时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便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审议《甘肃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在省内所有江河、湖泊、洪水沟道全面推行河长制。
 
  甘肃,河长制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既一段一长,分段负责,又以全局观念统领,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经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年多的努力,2018年6月,我省提前6个月实现了国家和省里确定的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目标,建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覆盖所有江河、湖泊、洪水沟道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湖长制省、市两级工作方案已全部印发实施,12月底可全面建立湖长制。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今年9月底,省总河长林铎在河湖明察暗访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要严管、严督查,像环保督查一样有权威、有震慑,彻底纠正乱象,使河长制发挥应有作用”。10月,省总河长林铎、唐仁健签发《关于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的决定》总河长令,在全省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问题排查整治行动,组织开展河湖明察暗访工作,督促问题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已关停违法违规采砂场699家,关闭砂石料场144家,累计清理河道2800多公里,清理河道垃圾390多万吨,疏浚河道6200多公里,拆除非法建筑物8340座。
 
  促改革,求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水利人不断补短板、破瓶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奋力攻坚克难。
 
  甘肃,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农业用水占全省总水量比重高、节水潜力大。
 
  深入推进水权改革,倒逼用水机制调整。2014年,水利部将我省列为全国水权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确定在疏勒河流域开展水资源分配和确权登记和多种形式水权交易。
 
  通过三年试点,我省统筹考虑疏勒河流域上下游用水,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和生态需水的边界,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配置到各行业,将农业用水确权到农民用水户协会、农业经营大户等,将工业用水指标细化明确并确权到各工业企业。通过总量控制约束,新增建设项目不再增加用水指标,原则上只能通过水权交易解决,培育了水市场。完善用水计量监控系统,建成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灌区水量精准计量问题等。同时,保障了流域生态需水,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2017年12月,试点通过了水利部和省政府组织的验收。
 
  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我省又被列为全国6个水流产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国家确定在我省疏勒河流域开展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试点期两年。目前,基本完成了疏勒河流域水流产权确权试点工作各项任务,河道管理范围划界成果、水生态空间范围内国有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已向社会公告。
 
  谁节水,谁受益。我省将水权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深入推进全国加快水利改革试点确定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2014年,我省凉州、民勤、民乐、高台、白银5县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出了工程改造、水价改革与种植结构调整“三位一体”、农业水权与工程产权“两权互动”、加强用水管理与强化供水服务“两轮驱动”的试点经验,取得了农业水价调高、亩均用水总量下降、群众用水负担不增和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显著成效。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水利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我省顺势推进,扩大试点范围,开展了5个省级、5个市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2016年8月,省政府印发了《甘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河西灌溉农业区用5年时间、中部提水灌区用7年时间、东南部补充灌溉区用10年时间,使全省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的水价改革目标。2017年,14个市州政府均制定印发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2018年各有侧重,梯次推进。目前,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已从局部试点进入全面布局和整体推开的关键阶段。
 
  针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处于“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在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以建立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突破口,通过推行水利部门代建制和村民自建自管模式等,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工程管得好、长受益。目前全省已组建“三站一队”1310个,全省建管站、质安站、抗旱服务队覆盖到县,基层水利站覆盖到乡。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4364个,其中农村饮水类农民用水户协会2000个,灌溉类农民用水户协会2364个。
 
  水利想发展,钱从哪儿来?
 
  一直以来,我省囿于有限的财力,水利项目一直依赖国家投入。资金短缺、投入单一,严重制约着甘肃水利的发展。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水利厅认真学习并研究利用政策,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实行政府投入资本金管理、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水利发展政策,并与省农发行签署了2000亿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顺应水利改革发展大势,2014年4月,我省组建了集投融资、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省水投公司,在多渠道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创新水利建管体制机制、推动水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省水投公司示范带动下,全省已成立水利融资平台公司59家,筹集水利建设资金过百亿元,全省大规模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运营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同时,我省积极争取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纳入国家第一批水利PPP试点的项目。
 
  2014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水利投资770多亿元,其中融资贷款200亿元,有力保障和助推了水利建设。
 
  全新的水利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但是,甘肃水利人明白,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唯一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陇明公”上线运营
  •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2亿元人民币
  • 甘肃省超九成规上工业企业复工
  • 甘肃省已完成春播面积1326.2万亩
  • 2020年夏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通知
  • 甘肃省兰州新区打造水阜河新生态助力城市建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