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士兵: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要协调推进

时间:2018-03-29 12:47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经济日报 点击: 载入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反映了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扶贫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相衔接,让二者互促共进、长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根基。无论是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还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全面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些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需要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差距依然很大,突出表现在: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等。
  
  这些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当前,我国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态脆弱、发展基础差,扶贫开发既面临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任,又面临产业发展难、脱贫成本高的困境。再加上剩下的很多贫困人口长期受疾病困扰,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面对新形势下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动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集中统筹公共资源和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注重扶贫与发展联动,做到长短结合、切实可行。只有不断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模式,落地实施相关惠民利民举措,才能让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让乡村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建立扶贫脱困长效机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防止脱贫后返贫,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充实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参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政治五个方面着手,整体推进,实现贫困人口的持续增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以乡村旅游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展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新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我国现有深度贫困地区不少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可针对当地现实情况,考虑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从而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优势凸显出来。比如,可考虑规划修建贫困地区的出行路、产业路、观光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特色、生态、宜居乡村风貌,支持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第三,要调动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聚合乡村发展的智力和资源。乡村振兴必须要依靠有效的手段,鼓励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精准脱贫同样要引导干事创业的人才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大展拳脚。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学历高、专业强、技术好的知识型人才,对乡村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工作有着共同的抓手,就是“人才”。向农村流动的人才能带动智慧、资金、技术等配套要素向农村聚集。同样,乡村振兴需要促成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正向流动,而教育脱贫也是精准脱贫的重要选择。要调动好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聚合乡村发展的智力和资源,从而为乡村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内生动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单士兵)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文明行】从“民怨”到“民喜” 苏州
  • 【央视快评】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 习近平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人才
  • 【最美奋斗者】王乐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排头兵”
  • 一图读懂《关于服务乡村振兴 促进家庭健康行动的实施意见》
  • 【央视快评】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