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5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这一全新中型运载火箭,代表了中国近60年运载火箭研制领域的最高水平。此次发射刷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纪录,开始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新篇章。
国内外多位航天专家认为,长征七号以其诸多先进技术和突出指标,足以笑傲世界运载火箭风云榜。
先进技术众多
长征七号有哪些突出的先进性?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几位海外专家首先谈到了这种火箭采用的新燃料。
俄航天集团公司旗下知名期刊《航天新闻》观察家伊戈尔·利索夫表示,长征七号用液氧煤油完全替代了此前的高沸点燃料,前者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更加安全。美国行星学会的载人航天专家贾森·戴维斯也认为,液氧煤油燃烧后生成的是无毒气体和水,有利于环保,正在美国走红的“猎鹰9号”火箭用的也是这种燃料。
日本火箭协会理事吉田久信对新华社记者说,长征七号火箭使用液氧煤油,不仅环保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非常适合中国今后发射货运飞船等。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专家热罗姆·维拉分析说,长征七号可在不变更发动机和火箭各级的情况下加装不同的助推器,并使这些“模块”协同工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也指出,长征七号采用通用化、组合化设计,通过调整助推器个数、增加固体助推器、在火箭顶端增加上面级,可实现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系列化。
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此前曾表示,在运载火箭研发中着力采用数字化生产技术,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长征七号就是中国首枚采用全数字化手段研制的火箭。它从设计到生产均采用全三维数字平台,基于统一的三维模型实现了设计、分析、仿真、生产与组装的数字化研制新模式,建立了标准规范,为其他火箭型号的推广应用树立了典范。
“中国工程师改造了新火箭敏感的内部部件和整流罩,使长征七号具备了防风雨的特性,”戴维斯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鉴于海南发射场气候潮湿,常有大风,长征七号从头到脚的排气孔都采取了专门的防水措施,并配有防风减载装置,可在中雨条件下发射,在8级大风中垂直转运。
综合指标突出
有比较才有鉴别。让我们看看,长征七号的指标与当前世界一流运载火箭相比究竟如何?
依据目前世界一流运载火箭的发展水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50吨以上的是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5至50吨左右的属于大型火箭,运载能力在2至15吨之间的称为中型火箭,在2吨以下的叫小型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属于中型运载火箭。
2010年6月,携带飞船模型的美国“猎鹰9号”火箭首射成功。当时尚属中型火箭的“猎鹰9号”,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力只有4吨多。但通过近些年的多次改进,“猎鹰9号”已升级为大型火箭。
俄罗斯的“联盟”系列中型火箭种类较多,可分别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或与他国合作发射卫星。与其相比,长征七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的“安塔瑞斯”火箭、印度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和地球同步轨道运载火箭也属中型火箭,但推力较小。其中“安塔瑞斯”用于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2014年该火箭升空后爆炸,目前拟改用新的发动机。印度的上述两种火箭只能发射质量较小的卫星。
长征七号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3.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是4.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达7吨。它将主要用于发射“天舟”货运飞船,为中国未来的空间站运送补给,也可承担国内外主流卫星发射任务。
例如,它能将13.5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在国外同类火箭中具有先进水平。其发射可靠性达到98%,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其发动机还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系统。
未来,长征七号还需通过多次发射来全面验证火箭设计的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从而使火箭逐渐定型。预计到2021年这一火箭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时,长征七号将逐步替代现有的长征二号、三号、四号系列,承担中国80%左右的航天发射任务。
庞之浩指出,综合分析世界各种现役中型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所采用的发动机技术、每次发射的成本、火箭的可靠性、对各种发射场的适应能力等多种因素,长征七号的性能仅次于已升级为大型运载火箭的“猎鹰9号”,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综合新华社记者栾海、林小春、郭爽、张雪飞、华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