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小金钱龟“钱景”过百亿 广东存栏量占全国80%
李艺带动的珍稀龟类养殖户已有2560户。
大西北网10月22日讯 据《南方日报》报道,“没想到一只小小的金钱龟,竟能为博罗县域经济带来活力!”一位刚参观过惠州博罗县龟鳖产业链的外地客商禁不住连声感叹。
昨天上午,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和全国名龟产业保护委员会共同授予的“中国金钱龟之乡”牌匾在博罗县杨侨镇政府揭牌。
过去20多年里,濒临灭绝的野生金钱龟(学名三线闭壳龟)在杨侨镇首度实现了人工繁殖,从而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南部省区拉开了规模养殖的序幕,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养殖规模首屈一指
就在6年前,知名龟鳖专家、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龟类专家组成员周婷和其他专家首次把关于我国金钱龟养殖状况的调查报告发表到欧洲的《爬虫》杂志时,大部分欧美等国专家都不敢相信,广东竟有技术能让金钱龟这一全球濒危野生物种的繁殖能力这么强。
周婷向记者回忆,直到2010年在惠东召开第二届闭壳龟保护会议后,IUCN专家走进养殖大户李艺在杨侨镇建设的金钱龟养殖场,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3000多种龟,这才相信中国的金钱龟养殖规模和繁殖量确实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在周婷等一批国内外专家看来,中国的金钱龟养殖所以能够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与中国渔业协会龟鳖产业分会现任会长李艺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三线闭壳龟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龟类的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日益重视,人为捕杀的行为显著增多,同时三线闭壳龟的栖息地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域、污染及饵料资源下降等造成其资源量大为减少。
为此,一些野生动物专家当时就担心,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和阻止民众捕食,金钱龟很快就会在国内灭绝。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金钱龟养殖一直被视为一些有钱人展示个人财富的游戏。
在1989年以前,出生在广东湛江的李艺一直是杨侨农场里一位老实本分的职工。这年秋,他说服家人,通过东拼西凑筹到的2475元钱,在河源一个农贸市场买回了8只金钱龟种龟,就开始利用自己的宿舍阳台尝试人工繁殖金钱龟。
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试便成功了。只过了不到一年,李艺就利用这8只种龟成功孵化出了10只小龟。由此,金钱龟无法人工繁殖的魔咒被这个半路出家的农民打破了。
李艺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那8只元老已经为他培育出了超过3000只种龟,而他的龟场,也摇身一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金钱龟养殖基地,并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的金钱龟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广东存栏量占全国80%
这些年,周婷一直在长期研究和观察广东金钱龟养殖产业。在她看来,金钱龟的繁殖技术已成熟,每年都有一批饲养的龟成熟,也有一批新繁殖的龟苗在增加,如此良性循环,金钱龟的种源和龟苗逐年在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金钱龟的人工繁殖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金钱龟价值高,利用范围和利用数量相对较小,不会出现过度利用现象。
据杨侨镇政府介绍,24年来,仅在杨侨镇,李艺就带动300多户农民办起了家庭生态农场。目前,该镇金钱龟的存栏量有2万多只,年产金钱龟苗超过10000只,产值达2.5亿元,金钱龟的交易量占到了全国40%的市场份额。“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消费者慕名而来,把杨侨变成了全国最大的金钱龟交易集散地。”
“实际上,这些年我们带动的金钱龟、石金龟等珍稀龟类养殖户已经有2560多户。”李艺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国金钱龟的存栏量至少发展到15万只以上,其中广东就占了八成。”
实施多元化发展
如今,以博罗为中心、辐射范围涵盖广东周边6个省区及越南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金钱龟养殖带,仍然在不断吸引着各路资本的进入。一条以饲养、繁殖、深加工、旅游、科普宣传为重心的完整产业链,仅为农业方面就可以实现产值上百亿元。
“早在2006年,我们便投资组建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金龟露、金钱龟酒、金钱龟胶囊等保健食品。”据李艺介绍,为扩宽产业结构和延伸产业链,2011年,他们又投建了金钱龟生态园,每逢假日都要接待游客过万人次。
按照当地政府规划,李艺的公司开始在现有龟园旁,建设一个占地面积310亩的集金钱龟养殖与休闲观光场所为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更多的相关产业在这里集聚。”在李艺看来,凡是有大规模养殖金钱龟的地方,都可以做好“多元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原文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22/c_125576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