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5月7日讯 据华商网报道 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西安市场分别出现春秋季蔬菜滞销,“菜贱伤农”的现象让人记忆犹新。近日,西安及周边多地又出现部分蔬菜滞销,菜农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丰产却不丰收,大量蔬菜积压在地里,收购价低的离谱,为了不影响下一季蔬菜种植,不少菜农只能忍痛用旋耕机将菜打到地里,此事虽经同城媒体多方报道,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但留下的问题却令人深思:一方面是“菜贱伤农”,一方面是市民“菜篮子”菜价居高难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的发生?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现状: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
“两年前芹菜的价格卖到每斤一元钱以上,最低的时候也六七毛钱,可2014年每斤8分钱都没人要。眼看着长得这么好的芹菜烂在地里,心里真不是滋味。”周至县司竹镇阿岔村的农田里,菜农们看着卖不出去的芹菜,一筹莫展。往年这个时候,正是阿岔村的村民最忙碌的时候,挖芹菜,卖芹菜,一片繁忙景象。可2014年,大片大片的芹菜无人问津,即使有人来买,给出的价格连成本都包不住。
出现蔬菜滞销的不止周至,2014年由于各种原因,临潼区种植的花白、莴笋也出现价格暴跌、大面积滞销,菜农损失惨重;三原县鲁桥镇惜字村,菜农为了减少损失,用旋耕机把滞销的莲花白打碎到地里……菜农们辛苦种菜,好不容易到了收获的季节,蔬菜却迟迟无人问津,卖不出去。辛苦的付出不但得不到回报,还得赔钱,菜农伤心又着急。
菜地里的蔬菜卖不出去,价格低得离谱,那么,西安菜市场以及零售超市的价格怎样呢?
5月6日,记者走访了西安部分菜市场和超市,建国门一蔬菜市场,芹菜售价为每斤1.3元,莴笋售价每斤0.5元。在含光北路一家零售超市,芹菜售价为每斤1.4元,莴笋售价每斤0.98元、莲花白每斤0.38元。
记者调查发现,市民购买这些蔬菜,价格并不便宜。菜农8分钱卖出的芹菜,在西安市场卖到1.4元到8毛钱不等。
原因:农户单打独斗与市场脱节
2014年,西安周边部分县部分蔬菜为何出现滞销的情况?
5月6日,西安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2013年露地蔬菜销售价还可以,2014年菜农种植面积扩大,对市场风险判断不足,造成扎堆种植,导致价格暴跌;另一方面,由于2014年本地气候异常,本地和外地蔬菜的成熟时间碰在一起,市场供过于求,导致滞销;此外,外地蔬菜涌入本地市场,而本地蔬菜没有菜贩收购,缺乏市场竞争力。还有一点,2014年的油价上涨,对蔬菜运输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蔬菜价格暴跌,外地客商不愿过来采购。
据记者了解,流通、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导致部分蔬菜滞销的重要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农户单打独斗,根本无法与市场对接,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虽然有发展,但大部分合作社规模小、运作能力不强、服务功能不全,市场、企业、基地以及农户之间联结关系尚不稳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
对策:“抱团”作战 顺市而为
面对忽高忽低的菜价,政府应该尽量遵循市场规律,制定长期的引导蔬菜种植、销售市场发展的机制,避免出现各方利益都受损的现象。
5月6日,在朱雀蔬菜批发市场,一位蔬菜批发20多年的客商赵欣告诉记者:“现在进行蔬菜转运的都是小菜贩,但农产品收益不如其他产品,不仅要支付很多费用,又要组织人力进行琐碎的收菜工作。天天要往田间跑,一个一个谈价格。没有办法吸引大资本进入,并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的公司化运营,仅靠自然流动的中小资本,就很容易产生菜烂在地里也没人要的现象。”
同为蔬菜批发商的王国峰说:“蔬菜滞销频发,除暴露出农民自身市场风险意识不足、存在“囤菜赌价”心理外,也提醒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公共服务,除注重基地建设外,还要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和畅通市场信息方面的服务实效。
业内人士建议:传统农业中“单打独斗”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与现代市场脱节,政府部门应扶助农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抱团”作战,改变他们缺乏市场谈判能力和竞争力的现状,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使农产品规模入市,引导经济合作组织“顺市而为”,做到真正与市场需求对接。避免再次出现“菜贱伤农”的现象。
http://news.hsw.cn/system/2014/05/07/051921483.shtml